close

知識本體:

知識本體主要是用以定義在某特定的應用領域內,什麼種類的事情可以存在, 以及它們之間的交互關係(Interrelationship)(Sowa ,1995) 。較具體而言, 知識本體是對於某一特定領域中, 許多知識術語(Knowledge Term)所組成的集合,包含語彙(Vocabulary),語意上的相互連結(Semantic Interconnection), 以及在推論(Inference)和邏輯(Logic)上的簡單規則Hendler , 2001)。
且用來描述與定義各種知識的語言,以便達到知識分享共用的目的。由於網路並不知道每個網頁資源用的詞屬於哪個領域。所以不但搜尋者必須要定義這個詞代表什麼意義,屬於哪個領域。在任一個網頁裡面,每一個詞的定義是什麼,代表的知識範圍與架構是什麼,就是這個網頁的知識本體告訴使用者的目的。
特性
Gruber (1993) 本體為建置特定領域的概念,統一詮釋對事物的認知,具有以下四點特性:
1. 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
本體將真實世界予以概念化,以提供結構性知識的描述,讓該領域的相關成員能相互溝通。
2. 正規化(Formal)
本體是一群正規化表示的概念集合,以清楚的語意定義及數學符號所形成的語言進行描述,可為人類所閱讀。
3. 明確(Explicit)
所使用的概念及使用這些概念的限制都有明確的定義,可供機器解讀(Interpret)
4. 可分享(Share)
知識本體表達的是共同認可的知識,反映的是領域中公認的概念集,可作為溝通的媒介。
(1)       知識本體能夠對特定領域進行概念及關係的定義,藉推論程序獲得隱性知識的建構,因此較能貼近對真實世界的認知(Chandrasekaran et al.1999)
(2)       知識本體主要是以框架和邏輯為基礎,表達真實世界的知識脈絡。(Gomez-Perez et al. 2004)
而若組織內部員工或計畫部門有不同的背景、語言、工具與技術,可能會造成溝通上的障礙,故知識本體可被視為一個共同的認知(Shared Understanding), 用以減少與排除概念上與術語上的衝突。(郭于嫙)
 
 
LOD:
 
Linked Data鏈結資料的組成在結構上分為三個部分 
統一資源識別碼,URI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超連結傳送協定,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資源描述框架,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Tim Berners-Lee(2007)為鏈結資料定義四個基本原則
使用URI代表物件
使用HTTP. URI等通訊協定,讓人們及軟體代理人查找事 物的資訊
當人們或軟體代理人透過URI查找事物的資訊時,利用 RDF及SPARQL等技術標準回傳資訊
將資料發布在網路,並且利用URI連結其他相關的物件
 
Linked Open Data (LOD)
 
Linked Open Data 為Bizer(2007)等人發起的計畫而衍生 出的詞彙
計畫名稱為The Linking Open Data W3C SWEO Community Project ,是鏈結開放資料運動的起源
計畫的初始目的是確認有哪些資料集以Linked Data原則組 織資料、並以開放授權的方式將資料釋出
Bizer呼籲各組織將資料轉換為RDF格式,並以開放授權的 方式釋放於網際網路 12 NTUL 鏈結開放資料的規範
LOD包含鏈結資料(Linked Data)與開放資料(Open Data)二部分
鏈結資料規範一般尊崇Tim Berners-Lee提出的鏈結資料四 大原則
開放資料則依據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訂定的十一項 條款(Molloy, 2011)
一般而言,只要符合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定義的精簡原 則即可,亦即若任何人皆可對一份資料或資料內容,自由地使 用、重用以及散播(符合姓名標示及相同方式分享的創用CC條 件下),即可稱之為開放資料
 
符合鏈結資料四大原則與開放資料十一項條款之資料即 可稱為鏈結開放資料
 
圖書館採用鏈結資料的優勢
促進資源探索服務,擴展OPAC的發現層級
共同遵循的標準及協定促進學術交流
資料加值及資料庋用,促進資料的再利用
提供高品質的書目資料給其他組織利用,並取得其他組 織的回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ANGE30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